查看原文
其他

其实LAC跟大U真正的区别在…… | 看看你选校选对了没

2016-05-07 TT Stoooges三士渡教育
关注三士渡,人生不耽误


不知道你们还记得主页菌前几天分享过的那个拒绝懵逼的讲座吗?主页君知道一定有很多小伙伴和家长因为太忙或各种原因一不小心错过了,没关系,小天使主页君找了靠谱的同学为大家记了整场讲座的笔记,干货满满,你值得拥有!
不过要是你看完之后觉得三观被颠覆发现自己选错了学校那就不怪主页菌咯=w=…谁叫你没去听讲座嘛!怎么样,敢不敢接受挑战?

1
是不是文理学院的教育质量比大U强?
关于LAC和大U的学术水平的对比,从来都不能一棍子打死一概而论的。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学校存在的主要目的都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术平台,而其他的一些资源,校友,找工作平台都是建立在学术平台之上的,毕竟学生的“本职工作”是要上课学习的。所以其实LAC和大U都是注重学术的,只是各有偏向。大U跟LAC的学术体验迎合了不同的人群的需求,不然的话两者也不会都存活至今。 

网上有一股风潮认为LAC是小班授课有discussion,所有教学质量一定比传统意义上大班授课的大U要好。但并不一定是这样子的,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喜欢自学有些人喜欢discussion,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discussion中受益的。比如说我在文理学院学理科时,自学效率就要高得多。教授有时候的思维逻辑和我的节奏不一样,我可能对某一部分很感兴趣,但教授一带而过了我就会非常不爽。也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课堂上参与讨论的同学问的问题都很SB,喜欢乱搞什么政治正确或者做一些幼稚的注解为了表现自己或拿participation grade乱发言。所以其实有的时候,文理学院特有的discussion-based授课方式可能并不适合你。但是在有些课上如political philosophy就必须要通过discussion,思想的碰撞结论的成型完全靠讨论,因为讨论激发了你的思考与参与热情。如果只是教授单方向向你灌输思想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能很难得到提升。



 总体来说呢理科与技能型学科,如会计学和物理之类的学科,自学很适合;文科如人类学,政治学,小班制教学是才是质量的保证。所以小班教学是不是真的比大课好也得看学科与个人的学习方式。 但是不管怎么样,LAC的教育质量平均起来还是要比同级的大U要好的,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U很多是助教而不是教授在教课,这个现象在公立大U尤为明显。最明显的要数UIUC,UCLA等的这一类公立大U,稍好一点的是Brandeis,Rochester这样的私立大U,再好一点的的可能是Uchicago,Ivy这样相对较小的私立大U。最顶尖的私立大U其实在学术氛围上跟LAC是很接近的。 其实说白了,教育质量好是个相对概念,人和人适合的不同。我一般的建议是,牛逼的人想在某个领域走的很远的人更适合大U,他们可能在大一大二就把各种课上完了,想在某个领域继续深造但是发现文理学院并没有相关的资源就会非常的苦闷。我认识很多学物理和哲学的同学,他们早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高中就学了很多相关的很深的东西,而且他们考了很多AP换了很多学分,他们来了文理学院就会发现同学们都很傻逼,只能抱教授大腿,但是教授也没有很难的课程所以就会非常憋屈。对于这种同学大U就应该教学体验更好一些。对于某些同学来说,如果你自认为对某个学科感兴趣但是觉得自己有点“蠢”,需要一个人手把手教你,那LAC自然很适合你。因为说老实话大U的教授才懒得管你学会学不会。很多教授之所以选择去LAC教书就是因为对教学有热情,他们会确保你把概念搞懂了才放你走。 

所以大U跟LAC的教育哪个更适合你这就看大家的自我定位, 要看你自己的教育需求,看你的自我规划能力和你对教育的理解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同学大一就知道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大二大三大四的课可能在某个节点就已经排好了,就知道自己需要哪些职业技能,需要获得哪些资源,这样的同学就更适合大U。另一些同学希望在本科阶段去更多的探索,去学一些人文艺术等等方面的课程,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形成所谓的博雅气质,这样的同学就很适合LAC。在综合性大学也并不是说你不能探索,其实大部分大U也可以自由选课,主要差别是氛围:在LAC同学在大一什么课都上,在大U大家都想上自己专业方向的课,Double Major Triple Major三年毕业什么的。



 所以说,如果说你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综合性大U适合你,毕竟可选专业课比较多;如果你更想探索自己的热爱的话,文理学院的氛围更好,你可以做一个Music Major但是仍然和大家谈论哲学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果你不是很看重学术而把大学看成一个未来工作的跳板,那毋庸置疑大U更适合你,因为LAC的教授那股认真劲儿会让你烦的= = …
2
是不是在文理学院就交不到什么朋友?
在大U还是LAC哪个能更Social地如鱼得水同样也得看个人。首先你需要问自己你是希望和中国人混还是和美国人混。很多人觉得和中国人混很LOW,和美国人混才能获得教育精华。但是我觉得并不是这个样子,大陆来的同学会很难融入美国人群体,他们讲的insider jokes你很难理解而且和他们交流共同也并不是那么轻松。当然美高的同学会好很多不太用担心这个问题。所以说大部分人来了国外都是在和中国人混,这个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大家不需要feel ashamed,毕竟大家都有相同的文化根基相同的语言聊的内容也比较有共性。其实80%的留学生社交圈都是以中国人为主的。当然有的同学觉得出了国就不能中国人交流,想隔绝自己与国人,这种想法可能是幼稚的。很多人觉得公立大水校全是中国人啊,怕自己在中国人圈子不和美国人交流啦。但其实大部分情况是你隔绝国人之后你就宅在家里和谁都不交流了。所以我需要澄清一下,不和中国人交流的反面很多时候其实是既不和中国人交流也不和美国人交流了。其实和中国人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以后大家在找工作等阶段还是会用得到的。美国人你能利用的资源其实是寥寥无几,你能利用的美国人资源大多是是校友资源,但是这些校友都是大你几届的人。所以说刚开始先澄清一下是和中国人social还是和美国人social。 

我们先来说和美国人,这点来说文理学院完胜大U,课程小认识他们的机会多,而且文理学院大家住一个Hall,学校一般会要求至少三年都住在校园里,大家在周末会聚会深夜讨论啊等等,所以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交流的机会非常多,美国人也愿意和你交流。在很多大U呢美国人一天到晚都会看到很多中国人韩国人,不会觉得你是个稀罕事,也不会太有兴趣和你交流。文理学院比较小,社区观念很强,你是集体的一份子会被美国人注意。所以这方面LAC完胜大U。



 然而和中国人社交就不是一回事儿了。首先要看文理学院的中国人人数,一届20个人或者20个人以内的会比较抱团,大家一开始大一大二可能还不是很熟,但是在大三大四大家就开始珍视对方,会一起做饭,做project啊,一起作业对答案啊什么的,在毕业后就会发现很多人成为了一生的好朋友。这时候整个学校学校是一个圈子,4届总共80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你在食堂看到对方就会凑过去吃饭啊什么的这一整个community感觉很强。但是超过一届20个人的就会有很多小圈子,无论LAC还是大U,比如CSSA组织一个聚会很多人都不会去,这就不能说是一整个community了。基本上你玩的比较好的就是和你兴趣相似,住一个宿舍的或者一个地域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Social的人,可能会觉得在LAC里人就这么多且都比较无聊,或者说和自己有相似的追求的人很少,你会觉得朋友很少很孤独。在大U一届很多人,有的人很水但是他们的存在也不关你什么事,你总会找到和自己相似的人,从课堂,社团都能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喜欢social和利用资源的这种同学明显就适合大U。如果说你将来很需要人脉资源,肯定大U更适合你,比如在金融和商业方面想有所建树,在大U会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在LAC大家的亲密关系其实更多是在生活上的,而在职业方面的帮助大家能给的都不是很多。当然有些同学喜欢独处,有一两个好朋友就够了,这种学生去LAC和大U都无所谓。 
3
文理学院毕业是不是都找不到工作?

提起找工作,我们总会错误地觉得LAC就业远不如大U。数据上来看是真的,大U毕业直接就业比较多,LAC很多找不到工作。但是深层次的原因更多是个人选择问题。



 首先先简单科普一下美国大公司找员工看什么东西,我这里假设大家都想留美工作至少两年。美国的大企业招你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拿return offer,就是说你暑假在他那实习之后看你干得好直接就把你招进来,另一种是正常招募,第一轮简历轮,简历先筛掉一大部分;第二轮面试可能还会持续五六场,每一场刷掉一部分,最后通过面试轮的还有背景调查才能顺利拿到offer。 

第一轮简历轮主要看所在学校对口专业GPA还有相关的活动经历,第二轮面试轮主要看专业素养个人表现。具体到选校来说,所在学校很重要,比如湾区的公司,会对UCB, Stanford很感兴趣。地理位置对第一轮简历轮很重要。文理学院名气不大,如果不是在州内找工作或者不在大公司找工作的话可能HR不知道你这学校然后就被刷了。当然这种情况也可以被避免,可以通过校友推荐的方式得到很好的机会。比如你想在金融方面找工作,你可以在校友办公室可联系到校友,勾搭一波一般可以内推直接通过第一轮,进入面试轮。很多公司也是希望在一些学校保持影响力的毕竟这是一个双赢的好事。但如果你有特定目标,比如你就想去摩根斯坦利而你的学校恰好没有校友在那,那你就只好选择同行业其他公司先工作,过一段时间再转进摩根斯坦利了。大U就需要得广投简历了,投的数量就要比LAC多很多。当然对于顶尖LAC,如果你足够优秀的话还是能找到非常好的工作的。我们有很多来自LAC的导师也都找到了诸如微软脸书麦肯锡高盛谷歌的工作。只要你足够强大,你总会通过你的活动啊,GPA啊校友啊等等通过第一轮简历关,LAC决不会成为你的绊脚石。而面试轮是真正考验个人能力的,比如会设定一个真实世界场景去检验你的应变能力,这些都不是你的简历GPA等等能代表的,这才是你能不能拿到工作offer起决定作用的。所以说个人能力无论在哪都是找工作最重要的参考标准。只要你能提供价值,公司就会想要你,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



 那些说文理学院找不到工作的人很多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很随意,他们过的很随性,穿着拖鞋大裤衩学学哲学政治就活的很爽,不想被找工作的压力打扰。在大U一到大三大四大家都会在讨论你有没有找到实习啊,很多人就都跟着这个节奏走了。而在LAC大家并没有这个意识,都过的很慵懒,只有中国人韩国人偶尔会提起找工作的问题。所以LAC有些人毕业之后读研究生院去获取这种意识。纵观文理学院学生,更多的人毕业之后还是去读研究生院。当然有一些早起的鸟儿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准备自己的resume准备工作的事,这些人自然毕了业就会找到工作。说到底,LAC能不能找到工作还是看个人,如果你很好的规划好自己四年的生活,你还是会找到理想的工作。 如果你毕业之后想回国工作的话就得看你会在什么样的企业呆了。大部分LAC在国内校友圈子有限,所以进入大企业的可能性会降低不少。不过你很可能会在中小企业如鱼得水,因为他们的HR更有时间了解你嘛。大U的同学则基本走遍天涯都不怕。有一纸文凭在手到哪儿都会被认可。只不过你总会遇到很多美研海龟的竞争让你很不爽:很多HR是不知道哥大本科跟研究生在难度上的差距有多大。 总之一句话,有能力在哪都不怕。学校牌子是敲门砖,但绝不应该成为妨碍你个人发展的绊脚石。
4
我去美帝是学习,娱乐对我真有卵用?

在美帝的娱乐生活真的很重要。我一个在BU的一个朋友就过的很满意,她不能想象即使去了顶尖的LAC会怎么生活。她压力大的时候就像逛逛街看看琳琅满目的商品很有快感。于是像她这种同学去lac就会很憋屈,很多LAC很村,大家也就是打打三国杀唱唱K什么的。但在大U你可以看看各种演出展览,逛街什么的机会很多。当然这也是相对的,LAC比如Barnard,Wellesley等等都是在城里的。当然也有很村的大U,但是其实再村的大U比如玉米地UIUC各种配套娱乐设施还是很齐全的,毕竟人多。我个人觉得lac的很多学生来讲学习已经成了娱乐方式之一了,看书discussion看纪录片你也感觉很有趣,那你就很适合LAC了。大家不要忽视娱乐这一点,它决定了你四年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LAC和大U办学理念其实并不相同。大U的教育更加职业化,目的是在毕业后很快找到工作。文理学院更加注重素质培养,注重你读过书后的那种气质存在。如果你想要这种人文基垫,想要有逼格,文理学院适合你。想反,如果你比较目标驱使,成果激励,那么大U更适合你。


那个…上一个申请季好像已经过去挺久了,新一轮的申请季就这么没有一点点的防备的悄然来袭。作为一个靠谱的主页菌,决定在此振臂一呼来招揽2021的小朋友们啦!如果你是2021er, 那么不要犹豫,赶快敲主页菌拉你进群吧!让我们一起磕着小瓜子,读着干货文,走过申请季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